環境管理體系(EMS)專業術語知多少
NO1、化學需氧量COD
又稱化學耗氧量,簡稱con。是利用化學氧化劑(如高錳酸鉀)將徘水中可氧化物質(如有機物、亞硝酸鹽、亞鐵鹽、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據殘留的氮化劑的量計算出氧的消耗量,它和生化需養量(BOD)一樣,是表示水質污染度的重要指標。COD的單位為ppm或毫克/升,其值越小,說明水質污染程度越輕。
NO2、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五日化學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機物等需氧污染物質含量的一個綜合指示。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規定的條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的物質,特別是分解有機物的生物化學過程消耗的溶解氧。
No3、總懸浮顆粒物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指能懸浮在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 ≤100微米的顆粒物,即指粒徑在10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記作TSP,是大氣質量評價中的一個通用的重要染指標??倯腋☆w粒物的濃度以每立方米空氣中總懸浮顆粒物的毫克數表示。其對人體的危害程度主要決定于自身的粒度大小及化學組成。
No4、懸浮物(Suspended Solids )
指懸浮在水中的固體物質,包括不溶于水中的無機物、有機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水中懸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標之一。懸浮物是造成水渾濁的主要原因。水體中的有機懸浮物沉積后易厭氧發酵,使水質惡化。
No5、 環境污染的劃分標準
1) 輕度污染 (E1):
a. 只在污染現場有一定的影響,不會長時間的影響周邊地區;
b. 污染釋放物只能引起輕微的感官不適,人員的生活不會受到影響;
c. 污染區的地面沒有防污染的保護但污染也不可能污染到地面和地下水。
2) 中度污染 (E2):
a. 達到了應該向公眾提醒污染可能會對健康造成潛在危害的程度,但還達不到應該立刻通知政府部門的程度;
b. 污染釋放物能夠引起明顯的不適;
c. 對沒有污染防護的地面需要小型的設備才能對污染進行清除;
d. 污染區的地面或地下水有可能被污染,但污染不會擴散或污染飲用水。
3) 重度污染 (E3):
a. 屬于重大事故,例如大量的氣體泄漏或爆炸、有毒物質的擴散等;
b. 污染釋放物導致了當地居民的傷殘或嚴重的疾病或因為釋放物的長期傷害而不得不長期撤離。
c. 污染物污染了能夠擴散到其它地區的地下水,并且這種擴散還有可能污染地面水。
4) 特大污染 (E4)
a. 污染產生了特大的災害,例如大量的氣體擴散或爆炸所產生的影響匯逐步擴大到污染發生地以外的其它地區;
b. 污染釋放物會使居民患危及生命的疾病,受到危及生命的傷害或直接造成人員死亡;
c. 污染導致了飲用水的長期污染或地面水的污染會長期存在。
No6、總磷 Total phosphorus
總磷是水樣經消解后將各種形態的磷轉變成正磷酸鹽后測定的結果,以每升水樣含磷毫克數計量。
No7、總氮 Total Nitrogen
水中各種形態無機和有機氮的總量。包括NO3-、NO2-和NH4+等無機氮和蛋白質、氨基酸和有機胺等有機氮,以每升水含氮毫克數計算。常被用來表示水體受營養物質污染的程度。